被載入《截教祖冊》,這是受到天地認可的身份!
也就在這一刻——
“轟!”
冥冥之中,一股無形無相的力量驟然凝聚,并不斷涌入許凌淵體內(nèi)。
這股力量推動著他的修行速度,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程度。
那是截教的氣運。
一旦被列為截教弟子,便是天地承認的傳承者,自然會得到截教氣運的一部分加持。
要知道,氣運與功德,是三界最頂級的修行資源。它們本質(zhì)上是天地精華、世界本源,可稱得上是毫無副作用的“修行加速器”。
盡管截教自封神量劫后氣運大跌,但依舊位列“圣人道統(tǒng)”。只要通天教主仍坐鎮(zhèn)碧游宮,截教便仍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哪怕如今已是衰敗之態(tài),其氣運仍舊龐大無比。
因此,通天教主此時的意圖十分清晰。
他打算借九轉(zhuǎn)金丹之力,再加上截教氣運的灌注,為這位新收的親傳弟子打下一個無可挑剔的道基。
“嗯?”
下一瞬間,通天教主神色微變。
不是許凌淵的修行出了岔子。
而是他忽然察覺到,當許凌淵的名字落入《截教祖冊》的一剎那,整個截教的氣運竟發(fā)生了某種劇烈變化!
正如先前所說,大教的氣運會反哺弟子,而弟子同樣也會對教派本身產(chǎn)生影響。這種聯(lián)系是雙向的。
“難道……”
念頭剛起,通天教主毫不猶豫地抬手掐算起來。
通天教主的臉色,在這一刻顯露出五百年來從未有過的狂喜。
“竟有此事……”
身為圣人,他本應(yīng)超脫七情六欲,但此刻情緒卻微微波動。
一顆道心,前所未有地顫動起來。
因為,他看到了希望。
自從封神量劫結(jié)束以后,他便獨坐碧游宮中。
雖說有道祖懲戒的原因,可真正讓他沉寂的,是絕望。
他曾無數(shù)次推演截教未來。
每一次的結(jié)果,皆相同。
封神之后,截教氣運盡失。
再無轉(zhuǎn)圜之地。
而現(xiàn)實也是如此。
截教昔日萬仙來朝,如今幾近覆滅。
親傳弟子,或被西方接引度化,或真靈上了封神榜。
那封神榜,乃是量劫天定之物。
即便是他這位圣人,也無法將弟子的真靈從中救出。
無論怎么推算,都是死局。
這便是他閉門不出的緣由。
然而這次不同。
他在掐算之后,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當許凌淵正式拜入他門下后,截教的未來與氣運,居然變得混沌不明。
連他這位截教圣人,都無法看清其中因果。
可正因混沌難測,才最為可貴!
對截教而言,變化即是生機。
截教早已跌至谷底,再無更壞的結(jié)局。
“不過……尚有隱患!”
剎那之間,通天教主神色驟然一冷。
眼神如電,銳利得仿佛能穿透天地。
若是在上古時期存活至今的大能見此一幕,必然不會陌生。
那份鋒芒,那份凌厲,正是封神量劫前三界最強圣人的氣勢。
只見他抬手輕召。
“嗡——”
一柄形似青蓮的玉劍自其身側(cè)震鳴而起,落入掌中。
辟地開天道理明,談經(jīng)論法碧游京。
八卦仙衣飛紫氣,三鋒寶劍號青萍。
五百載光陰流轉(zhuǎn),通天教主再次執(zhí)起青萍劍。
隨后——
他拔劍斬向蒼穹!
“轟?。?!”
圣人威能傾瀉而出,劍光攪動風(fēng)云。
星斗黯淡,東海翻騰,巨浪沖天!
這一劍,震動三界!
諸天之中,不論仙佛大小、強弱高低,
所有修行者,皆驚駭變色。
此時的天庭,凌霄寶殿之內(nèi)。
“是截教圣人!”
原本正與眾仙議事的玉皇大帝,此刻心中猛然一驚。
他曾是道祖座前的道童,自然認得通天教主的青萍劍威勢何等驚人。
“這位圣人已閉關(guān)碧游宮五百年,今日為何突然出劍?”
雖為三界之主,此時的玉帝內(nèi)心卻也不由得生出幾分不安。
只因那位截教之主的威名太過駭人。
圣人之中殺伐最盛,昔日封神之戰(zhàn)中一人獨戰(zhàn)四位圣人,甚至欲重演地水火風(fēng),再造乾坤。
在三界之中,他便是無可爭議最可怕的存在。
“呼……”
不過片刻,玉帝便鎮(zhèn)定下來。
他沒有去深究青萍劍斬天的用意。
圣人之間的算計,非他所能插手。
再者……
“當年封神劫起,朕與截教雖有因果,但并不深?!?/p>
玉帝心中心思流轉(zhuǎn)。
當年封神劫爆發(fā),正是因他前往紫霄宮求道祖賜下封神榜。
可本質(zhì)上,量劫本就是天地自有之勢。
他雖因此得罪了截教圣人,卻并非罪責最重之人。
況且,在截教眾人上榜之后,他也從未刻意為難。
而通天教主素來恩怨分明。
所以,他心里其實并不太擔憂。
畢竟……
“若截教圣人真要重返三界,最該擔心的也不會是朕。”
“或許,他還可替朕分擔一二?!?/p>
玉帝心中暗自盤算,眼中閃過一抹思索之意。
事實也正如玉帝所料。
就在通天教主猛然釋放圣人之力的同時——
首陽山,人教祖地,八景宮內(nèi)。
“師尊?通天師叔這是……”
一位面容尋常、原本正在打盹的中年道人驟然驚醒。
他是人教的大弟子,也是人教唯一的二代弟子——玄都。
他滿臉驚疑地看著前方。
那里坐著一位身穿八卦袍、靜坐爐前的老道,須發(fā)皆白,氣息沉靜,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
這老道,正是三清之首,“太清道德天尊”老子。
“莫憂,莫擾,自得清凈?!?/p>
老君語氣淡然,一邊說著,一邊隨手將一座山脈的精華投入爐中。
然而,在那宛如孩童般清澈的眼眸深處,也掠過了一絲疑惑。
“通天師弟,竟以青萍劍強行斬斷截教天機?!?/p>
斬斷截教天機,意味著從此以后,包括通天教主本人在內(nèi),無論何人,哪怕圣人親至,也再無法窺探截教的氣運與未來。
老子疑惑之處正在于此。
“截教氣運早已衰敗,按理說不應(yīng)再有翻身的可能。”
他心中確實存疑。
不過,他也無意插手其中。
昔日封神大戰(zhàn),他曾與其余三圣聯(lián)手破了通天教主的誅仙劍陣。
也因此,與通天結(jié)下不小恩怨。
但他自身所得甚少。
如今回想起來,甚至有些后悔。
更何況,眼下他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即將展開。
那是關(guān)乎他道統(tǒng)傳承的大事。
“通天師弟重現(xiàn)三界,既是契機也是變數(shù)?!?/p>
“若能與其化解前嫌……”
心中低語一番后,老子緩緩閉目。
八景宮中,只剩丹爐中火焰燃燒之聲。
.
西方凈土,須彌山。
須彌山上,乃佛陀居所。
十二萬九千六百佛界之上,兩尊蓮臺高懸虛空。
蓮臺之上,端坐著兩位佛陀。
一尊佛陀顯化千百萬化身,或男或女,或道或佛。
正是佛門圣人,準提佛母。
另一尊佛陀靜坐虛空,身下金蓮不滅,超脫恒久。
乃是佛門圣人,阿彌陀佛。
這兩位佛門圣人,自然也察覺到了碧游宮中那斬斷天機的一劍。
“通天道友于碧游宮中閉關(guān)五百年,這一劍出手,究竟為何?”
準提佛母低聲開口。
“如此遮掩天機,難道他是要重立截教?”
準提雙眸之中,盡是思索與凝重。
他自當慎重——當年截教弟子,除上封神榜者外。
其余大多已被他強行引入西方。
尤其是封神之戰(zhàn)中,截教兩大叛徒,如今皆已在佛門成佛。
倘若截教再度開宗立派……
“師弟。”
正思忖間,身旁阿彌陀佛輕聲開口。
這位十方三世第一佛,語氣溫和。
似對通天教主這一劍并無擔憂。
“通天道友行事,自有其用意?!?/p>
“不論是重立截教,還是助其弟子擺脫封神榜束縛,皆有可能?!?/p>
“但不論如何,你我都不可輕舉妄動。”
“距我佛門大興之時,尚有時日。”
阿彌陀佛緩緩道:“無論通天道友如何謀劃,率先出手試探的,不該是我等?!?/p>
話音落下,準提佛母頓時明悟。
的確如此。
通天教主這一劍絕非無的放矢,必然有其深意。
可無論這劍意為何,佛門都不會輕舉妄動,去試探深淺。
只因世間常理,槍打出頭鳥。
自封神之戰(zhàn)后,通天教主就成了三界之中最危險的存在。
他本是圣人,卻已失去一切根基——大教不在,弟子盡散,堪稱孤家寡人。
他在道場中獨坐五百年,或許正是磨劍五百載!
如此一位怒火中燒的圣人,誰敢輕易招惹?
無人敢!
一旦真將他逼到極處,這位圣人哪怕再遭道祖責罰,甚至永世鎮(zhèn)壓,也勢必會向闡教與佛門動手。
佛門兩位圣人所思所想,與老子頗為相近。
這些年截教氣運的變化,他們看在眼里。
早已無可挽回,再無起死回生之望。
準提佛母思慮更深,心中已有猜測——
他懷疑,通天教主此舉便是“釣魚”。
既然截教已無希望,那他便斬出一劍,引誘有人出手試探。
只要哪位圣人按捺不住,前去查探,通天教主便能順勢而出,殺出碧游宮。
如此一來,占著幾分道理,道祖降下的懲罰也不會太重。
“師兄所言甚是?!?/p>
想到此處,準提佛母合十點頭。
“嗯。”
阿彌陀佛亦是微微頷首,雙目輕閉,重新歸于虛空神游之中。
此時,在另一端,同樣一幕也在昆侖山玉虛宮上演。
“通天……”
一名身穿紫袍、寬袖長擺、手執(zhí)玉如意的中年道人端坐蒲團之上。
此乃三清之一,玉清元始天尊。
此刻,他眼中神光閃動,目光深遠。
“斬斷截教天機,難道是要掀桌子了?”
他的想法與佛門二圣如出一轍。
他認為,通天教主這般舉動,很可能是翻臉的前兆。
一念至此,心中不由生出幾分煩憂。
若通天教主真的不顧一切,要掀桌動手,他也確實拿不出什么辦法壓制對方。
“不能給他動手機會,但也不能置之不理?!?/p>
念頭一動,元始天尊隨即喚出神識:“白鶴?!?/p>
意念傳開,不久之后,一名道童走入玉虛宮,跪地叩拜:“掌教老爺!”
此人正是元始天尊座下童子——白鶴童子。
“你即刻前往崆峒山、太華山、金庭山、玉泉山,將這四道符箓交予四位師兄?!?/p>
說話間,四道符箓飛出。
“命他們將符貼于四柄劍旁,以加固鎮(zhèn)壓。若四劍有異動,速來回報?!?/p>
話語落下,元始天尊便沉默不語。
“是!”
白鶴童子聽罷,立刻叩首應(yīng)命。
同時,心中也頓時警覺起來。
身為圣人身邊的童子,他自然清楚元始天尊所言四劍的來歷。
那是封神時期最具有象征意義的“戰(zhàn)利品”。
三界之中最強的殺伐至寶——誅仙四劍。
當年封神劫難時,通天教主曾以誅仙劍陣獨戰(zhàn)四位圣人。
最終大戰(zhàn)蔓延至天外混沌之中。
而當時趁機取走陣法中的四柄仙劍,破解誅仙劍陣的,正是四位闡教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