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記憶修復師。在這個時代,這算不上最頂尖的職業(yè),但也足夠受人尊重,
更重要的是,報酬豐厚。我們通過精密的神經連接技術,潛入客戶的記憶深海,
像修復一件件珍貴而又破損的古董瓷器般,小心翼翼地打磨掉那些令人痛苦的裂痕與瑕疵,
或是將一段不完美的往事,重新燒制成客戶夢寐以求的樣子。
人們稱之為“遺忘藝術”,但我更覺得這是一種編織。
我們用經過授權的、安全的“替代性記憶片段”,
謹慎地覆蓋或縫合那些引發(fā)持續(xù)心理創(chuàng)傷的記憶節(jié)點。
失戀的痛苦、親歷災難的恐懼、未能挽回的遺憾……都是我們工作的對象。當然,
一切操作都必須在嚴格的倫理委員會和神經網絡監(jiān)控局的規(guī)則下進行,
確保不會植入虛假知識、不會篡改核心身份認同、更不會創(chuàng)造危險的第二人格。
我們的信條是:減輕痛苦,而非重塑人生。
我的技術在這一行里算是頂尖的。我能找到最細微的記憶裂痕,
并用最不易察覺的方式進行修復,客戶醒來后只會覺得心境豁然開朗,
仿佛那樁心事自然消散,幾乎感覺不到人工干預的痕跡。他們都叫我“記憶金手指”。
今天預約的是一位特殊的客戶。預約信息顯示他年事已高,名叫陳啟,
要求修改的是一段長達六十年前的記憶——關于他年輕時與一位戀人遺憾分手的往事。
這類涉及陳年舊事的修復請求并不少見,老年人總希望在生命尾聲撫平一些積年的褶皺。
但修復如此久遠的記憶,難度很高,記憶本身可能已經模糊、扭曲,需要極其精細的操作。
準備好神經連接艙,校準好腦波同步儀,我調取了客戶的初步腦部掃描圖和記憶索引圖譜。
那團代表記憶的星云有些地方異常明亮,有些地方卻晦暗不明,尤其是在目標事件區(qū)域,
能量波動很奇特,既強烈又…混亂。有點特別,但我沒太往心里去,也許是年代太久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