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間仿佛織出了一張看不見的網(wǎng),路人或匆匆而行,或尋著屋檐以求片刻安寧。
慕驚語的目光穿透層層雨幕,始終停在墨行桉身上。
仿佛看到千軍萬馬的奔騰,聽到利刃破空的呼嘯。
看到他身披戰(zhàn)甲馳騁沙場,看到他手持長槍將敵軍一個個挑翻在地。
忽然畫面一轉,戰(zhàn)場消失,墨行桉出現(xiàn)在一處院落里。
安安靜靜的院落,落了一地的秋葉。
他端茶欲飲,一柄利劍突然刺向他的心口!
劍身穿體而過,從背后露出透著寒芒與血滴的尖尖來。
她大驚,想仔細去看,卻無論如何也看不到殺他的人究竟是誰。
只看到墨行桉震驚的雙眼,和那一臉的難以置信。
雨勢愈發(fā)的猛烈了,一如慕驚語心中翻涌而起的波瀾。
她緊緊盯著墨行桉,試圖從他那平靜的外表下捕捉到一絲不易察覺的預兆。
可惜,什么都看不清楚。
她這一雙眼睛,可以看到活人未來是怎么死的,也能看到死人生前是怎么活的。
但她看到的卻只是結果,過程始終無法細究。
她不知道那個未來是多少年后的未來,還是多少天后的未來,只是墨行桉那一臉的難以置信讓她久久不忘。
那種難以置信似乎不是接受不了自己被刺殺的事實,而是深深的困惑與驚訝。
應該是他認識的人,她迅速做出分析,甚至是親近之人,完全意想不到的人。
所以他在臨死之際才會有那樣的表情。
親近之人的背叛,往往都是最讓人無法接受的。
眼睛有微微的刺疼傳來,似乎在提醒她正在看的本不是她應該看的。
她輕嘆一聲,正打算將視線收回,卻看到墨行桉不知道從哪里找來一把傘,撐著就往她這邊走。
眼瞅著人就要到眼前,慕驚語下意識地后退一步。
一個半途會死的人,她還沒想好該不該與他產生交集。
墨行桉見狀也沒有再往前湊,只是把手里的傘遞給她。
慕驚語想了想,接了。
他見傘好好地拿在她手里,轉身就走,頂著雨上了一輛馬車。
但是慕驚語沒有馬車,她就撐著傘站在原地,目送他的馬車行遠,腦子里關于墨行桉這個名字,終于有了確切的記憶。
墨行桉,文昭王的兒子,皇上的親侄子。
京城官邸中人都叫他桉世子,因為他是文昭王唯一的兒子,所以王位將來注定世襲到他頭上。
皇上對這個侄子亦十分疼愛,比疼自己的兒子還要疼他。
畢竟桉世子文武雙全長相出眾,比起朝中那三位不求上進的皇子,確實是強太多了。
以至于有一部分朝臣曾經還動過擁立桉世子做太子的念頭,但是很快就被文昭王給壓了下去。
文昭王只想自己的兒子做個富貴閑人,對于朝中之事所持態(tài)度,是能不摻和就不摻和。
原主跟桉世子并沒有什么交集,只是在一次京中的宴會上遠遠看到過一次。
關于桉世子的事情也是聽別人說起,拼拼湊湊就是這些。
可是慕驚語覺得應該是不只這些,因為昨天夜里他掀開棺材蓋子看到她時,有一瞬間的驚訝。
那種驚訝不像是棺中之人復活的驚訝,而像是認出許久未見的故人。
只是原主的記憶里并不記得他們在哪里見過,原主不記得,她就也不記得。
馬車已經看不見影子了,慕驚語依著原主的記憶開始往慕府所在的方向走。
九幽府正六品通判慕景年,是原主的父親,但卻不是親爹。
原主原本姓顧,家里有父親母親爺爺奶奶。
可惜四歲那年家人接連離世,最后只剩下母親和她。
母親常雪婷帶著她改嫁給了慕景年,她的名字也從顧驚語改成了慕驚語。
慕家對她并不好,她住的是最陰暗潮濕的屋子,吃的是下人都不愿意吃的清淡飯菜。
無論是慕景年還是常雪婷,都沒把她真的當慕家大姑娘看待。
每天非打即罵,心情不好要罵她,就連母親跟慕景年后生的女兒慕楚楚犯了錯,挨打的也是她。
所以當沈玉向她釋放出善意時,她幾乎想都沒想就投入地陷了進去,認為沈玉就是這世上待她最好最好的人。
可是沒想到,待她最好的人實際上喜歡的是她同母異父的妹妹慕楚楚。
原主知道這件事情之后找沈玉鬧過,無果,最后心灰意冷選擇了服毒。
慕驚語其實無法共情因為愛情放棄生命的人,但因為原主的成長經歷如今她感同身受,所以她明白所謂愛情,不過是壓倒原主的最后一根稻草。
實際上,家人長年累月的苛待,才是原主厭世的最根本原因。
慕家在九幽城的西南角,玉蘭巷第三家。
六品通判府門第不高,宅子也相對低調。
她到時,正看到慕景年下轎回家。
大雨傾盆之際,忽然打了一道響雷。
雷聲轟鳴,震耳欲聾。
慕景年下意識地回了一下頭,一眼就看到巷子對面站著一個姑娘,穿著一身黑色的粗布壽衣,精瘦的身形被死人穿的衣裳包裹著,配著驚雷閃電,嚇得他一屁股坐到了雨地里。
下人趕緊上前攙扶,緊著問:“老爺這是怎么了?地太滑嗎?”
慕景年慌張地再往那處去看,卻見那里已經空無一人。
剛剛那驚魂一幕好像從未發(fā)生過,他幾乎在懷疑是不是自己昨夜沒睡好,眼花了。
他怎么會看見慕驚語呢?
慕驚語不是已經死了嗎?
此時的慕驚語已經離開玉蘭巷,行走在雨里讓她的鞋襪全都濕了。
其實異樣的目光打從她進城起就一直都沒斷過,所有瞧見她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她這一身行頭不太對勁。
但也沒有誰能像慕景年那樣,嚇得直接坐到了地上。
還是心虛。
她覺得這一家人真有意思,明明對原主不好,從小苛待,卻又在原主死后瘋狂后悔,甚至找了個神婆來唱還魂詞。
那唱的叫什么玩意啊?她活活被氣醒的。
所以慕家人到底希不希望她死?
原主的記憶里有一處老宅子,在城東一條巷子里。
巷子叫河步巷,宅子在最里面,是從前顧家的老宅。
原主五歲之前一直生活在那邊,那里有疼愛她的父親和爺爺奶奶,有院子里那棵一人多粗的老槐樹,有樹底下奶奶埋下去的桂花酒,也有柜子上被小貓撓出來的貓爪印。
那是原主短短一生中所有美好的記憶,后來原主在慕家一受了委屈就往顧宅跑,也不進去,就蹲在墻角哭。
對于原主來說,顧宅才是家,所以她現(xiàn)在想要到顧宅去。
借尸還魂,再活一世,既然不想再回慕家,總得有個落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