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的土地并不總是太平。
水患、蝗災(zāi)、兵禍...天災(zāi)人禍不斷。
然而,每一次災(zāi)難發(fā)生的地方。
幾乎都能看到小木寺僧人的身影。
他們或是由金身武僧開道。
護送著滿載糧食藥品的"小木"車隊。
或是由精通醫(yī)術(shù)的僧人坐鎮(zhèn)粥廠,施藥救人。
或是由能言善辯的知客僧撫慰災(zāi)民,宣講佛家的慈悲。
金瘡藥免費發(fā)放。
素餅源源不斷。
秩序由武僧維持。
災(zāi)民們捧著熱粥。
看著僧袍上醒目的"小木"標志。
聽著耳邊關(guān)于佛家的神跡傳說。
感激涕零。
無數(shù)人朝著高山的方向跪拜。
將"小木寺"、"靜修大和尚"視為救苦救難的菩薩化身。
朝廷的賑災(zāi)官員。
有時甚至需要小木寺的協(xié)助才能開展工作。
小木寺的聲望。
在一次次"慈悲"的實踐中。
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高山小木寺,大雄寶殿。
那尊耗費無算的純金七寶蓮臺終于落成。
九尺九寸的臺身高聳。
純金鑄造的蓮瓣層層疊疊。
在殿內(nèi)長明燈的照耀下。
放射出令人無法直視的、近乎神性的輝煌光芒。
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珍珠、瑪瑙、珊瑚、琉璃...
七種珍寶鑲嵌在蓮臺的關(guān)鍵部位,流光溢彩。
整座蓮臺。
就是一件窮盡人間奢華的宗教藝術(shù)品。
一件象征著無上權(quán)力和財富的圖騰!
吉日吉時。
鐘鼓齊鳴,梵唄震天。
靜修大和尚身披最隆重的金線紫衣袈裟。
手持鑲嵌寶石的九環(huán)錫杖。
在數(shù)百名高僧(包括一些依附過來的其他寺院方丈)。
和無數(shù)達官顯貴、富商巨賈的注視下。
緩步登上金蓮臺。
當他端坐于蓮臺中央那朵最大的金蓮之上時。
整個大殿仿佛被無形的光暈籠罩。
陽光透過高窗,恰好照射在蓮臺上。
將靜修的身影映襯得如同金身佛陀降世!
下方的人群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
隨即爆發(fā)出山呼海嘯般的頂禮和贊嘆!
"金身普照!澤被蒼生!"
聲浪幾乎要掀翻殿頂。
行忠率領(lǐng)著十八金身,護衛(wèi)在蓮臺四周。
神情激動而狂熱。
江南的圓覺、明性等大德也在觀禮席上。
看著這金碧輝煌到近乎褻瀆的場景。
眉頭緊鎖,卻終究沒有出聲。
靜修的權(quán)勢和財富,已讓他們也感到了沉重的壓力。
靜修端坐蓮臺。
面容平靜無波,眼神深邃。
俯瞰著下方如同螻蟻般跪拜的人群。
紫金袈裟的沉重,錫杖的冰涼。
此刻都被蓮臺那無與倫比的金光。
和山呼海嘯般的膜拜聲所淹沒。
一種前所未有的、凌駕于眾生之上的快感。
如同電流般傳遍全身!
權(quán)力!財富!信仰!盡在掌握!
他緩緩抬起手,做了一個拈花示意的動作。
大殿瞬間安靜下來,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活佛的開示。
"阿彌陀佛..."靜修的聲音通過內(nèi)力送出。
帶著一種奇異的、仿佛能撫慰靈魂的磁性。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我佛慈悲,化身萬千,只為度爾等出離苦厄..."
他開始講經(jīng)。
講的是最普通的《金剛經(jīng)》片段。
但配合著他端坐金蓮、寶相莊嚴的形象。
配合著殿內(nèi)肅穆神圣的氛圍。
配合著他如今的身份。
這普通的經(jīng)文竟被賦予了無上的魔力!
信眾們?nèi)绨V如醉,淚流滿面。
仿佛真的感受到了佛光的照耀和智慧的啟迪。
靜修的目光掃過下方。
他看到了郡守、刺史們敬畏諂媚的臉。
看到了富商們奉上巨額"供奉"時的心疼與討好。
看到了災(zāi)民代表眼中純粹的、近乎盲目的崇拜。
也看到了圓覺長老眼中那深深的憂慮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悲哀。
當他的目光掠過侍立在蓮臺旁、激動得渾身微微顫抖的行忠時。
心中卻莫名地閃過一絲極淡的、連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疏離。
昔日為我爪牙,今日...是否也會成為我的枷鎖?
這個念頭一閃而逝。
迅速被更洶涌的、掌控一切的滿足感淹沒。
他沉浸在金身佛光的幻象中。
沉浸在自己親手打造的、這無與倫比的權(quán)力與信仰的巔峰。
然而,在這金碧輝煌、梵音繚繞的大殿深處。
在那純金蓮臺冰冷堅硬的基座之下。
無人看見的陰影中。
仿佛蟄伏著無數(shù)雙眼睛。
有釋法門在人祖殿投來的刻骨仇恨。
有被貨殖司擠壓得破產(chǎn)的小商人絕望的詛咒。
有張儉博士看著功德碑時那復(fù)雜難言的眼神。
有老門役在偏殿角落里,望著金蓮方向,渾濁眼中那深沉的嘆息。
更有...靜修自己內(nèi)心深處。
那頭被金箔包裹、卻從未饜足、時刻蠢蠢欲動的...貪狼!
金身普照,光耀萬丈。
但這光芒越盛,其下的陰影,深不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