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文和三秀誰早晨走的晚,晚上回來的早,誰就去接送倆孩子。
三秀是班主任,學(xué)校有事就得早去,或者晚上回來的晚一些,有時和兩個孩子走不到一塊兒,又不放心倆孩子單獨走,還不能準時吃上飯。
兩口子商量來商量去,最后決定,尚志文經(jīng)常跑醫(yī)院檢查買藥,還得上班,回家有活也得伸把手,休息不好,不利于養(yǎng)病,就和單位商量,請了一年的病假。
就這樣一家四口人都能按時吃上飯,尚志文在家休息也能養(yǎng)好病,等尚進尚京讀二年級長大一歲,自己過馬路時,能避開行駛的車就不用接送了。
計劃沒有變化快,尚志文的一年病假剛休完,九五年冬天,第五百貨商店的柜臺就實行了承包制,有能力的一些人分別包下了,五金日雜,文化百貨用品,食品服裝,鞋帽床品,布匹…等等,這樣就余出了很多人回家待業(yè)。
尚志文在家養(yǎng)病,實在沒有精力承包柜臺,也就放棄了,想著等養(yǎng)好病再說吧!
尚林和王華也到了退休年齡,商店的車和后勤都被承包了出去,沒有年齡大的人啥事了,倆人就直接辦退休回家養(yǎng)老了。
病假休完了,尚志文也沒有班了,因為都承包出去了,沒有他的崗位了,只能待在家里相妻教子在等機會了。
真是世事難料,那么體面的工作,說承包就承包出去了,說下崗就下崗了,成了待業(yè)老青年。
病休一年,尚志文心情是充滿希望的,積極治療,自我調(diào)節(jié),把家和孩子照顧的井井有條。
等病養(yǎng)的差不多了,孩子上二年級,不用他照顧了,就重返崗位繼續(xù)上班了。
離開單位才一年,變化如此迅速,不知不覺他就失業(yè)了,他感到失落和沮喪,這種心情就像失去了事業(yè),心情變得迷茫不安。
形勢所迫,他無法改變,只能隨遇而安了,人活著就得吃喝拉撒,日子還得照舊過。
尚志文每天三頓飯,所有的家務(wù)活他全包了,全身心的照顧兩個孩子。
輔導(dǎo)兄妹倆寫作業(yè),倆熊孩子每天都能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他都一一解答,讓孩子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幫著確定學(xué)習(xí)的目標,為倆孩子以后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尚志文本身就干凈,每天一遍的洗洗刷刷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家四口人,不管何時何地都穿得干干凈凈板板正正的,父愛如山充滿了這個家里的每一個角落。
尚進和尚京非常聰明,學(xué)習(xí)成績是班里的頭三名,無形當(dāng)中讓尚志文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孩子就是他的將來和希望,是他的一切。
悄無聲息的家中地位發(fā)生了變化,三秀每天上班,家中大小事情都由尚志文負責(zé),成了名副其實的家中夫男。
就成了左鄰右舍背后議論的那個:“志文挺大個老爺們不上班,咋就在家干些娘們唧唧的活呢?”
“你不知道???他下崗了,以前那么清閑的工作一去不復(fù)返了,臟活累活又放不下面子,只能待著唄!”
縣城里的幾家大商店柜臺都承包給了部分職工,其余的就對外出租。
尚志文手里有余錢,包兩節(jié)柜臺是綽綽有余的,他的病剛剛養(yǎng)的差不多了,不能勞累,還得照顧倆孩子就放棄了。
家里沒有余錢的老職工想承包柜臺,因沒錢就放棄了,年輕的職工瞧不起那兩節(jié)柜臺,紛紛籌錢到外面下海經(jīng)商準備掙大錢去了。
部分手里有余錢的鄉(xiāng)下人,借此機會就進了城,承包到了心儀已久的柜臺,不管鄉(xiāng)下人還是城里人個體戶遍地開花。
做買賣有掙錢的就有賠錢的,尚家老二尚志德在第一百貨商店是保衛(wèi)科的,講義氣性子急,也是個聰明能干的,當(dāng)時尚林就勸尚志德說:
“志德,你承包幾節(jié)柜臺吧,我和你媽還能幫上你忙,你大哥有病不能勞累承包不了,你承包了就自己說的算了,我們家人多,都能給你跑腿幫忙的?!?/p>
王華也耐心的勸著,分析利弊:
“這是咱家的老本行,我算過了,你包下單干穩(wěn)賺不賠,不圖掙得大富大貴,保證能比上班時掙的工資多?!?/p>
那時尚志德三十出頭正是熱血沸騰,血氣方剛的年齡,還是個急性子,看到別人掙錢很是眼紅,自己又不笨,干啥都能掙到錢,為啥站那兩節(jié)柜臺?就不服氣的對爹媽說:
“我可不能把個死身子,站在那兩節(jié)柜臺前,掙那仨瓜倆棗的,我跟同事說好了,大城市的錢比咱這小縣城好掙,我們?nèi)ピ囈辉??!?/p>
那時候正是農(nóng)村人進城潮高漲,花錢進城落戶為了吃供應(yīng)糧,孩子能進縣城上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