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婉清哼著歌推開家門,行李箱輪子在木地板上發(fā)出輕微的聲響。暑假即將結(jié)束,她在青林鎮(zhèn)陪外祖母住了兩周,帶回了許多珍貴的回憶和幾本老相冊。
"媽,我回來了!"她朝屋內(nèi)喊道,一邊彎腰換鞋。
廚房里傳來瓷器輕碰的聲音,母親俞玲端著茶杯走出來,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回來啦,外婆身體怎么樣?"
"挺好的,記憶比上次清晰多了。"俞婉清放下背包,從里面小心地取出一個布包,"她讓我?guī)├险掌貋?,說你想看看。"
俞玲的表情微微一滯,隨即恢復如常:"先吃飯吧,我做了你愛吃的糖醋排骨。"
餐桌上,俞婉清興致勃勃地講述著暑假見聞——外祖母回憶起年輕時在大學實驗室的趣事,老鄰居送來的手工點心,還有鎮(zhèn)上那家開了六十年的書店。
"對了,"俞婉清夾了一塊排骨,"外婆讓我代她向程教授問好。"
"程教授?"俞玲的筷子停在半空。
"就是跟我一起做校史研究的程景謙教授,生物學院的。"俞婉清努力保持語調(diào)平常,"他是外婆大學同學的孫子。"
俞玲緩緩放下筷子,指節(jié)微微發(fā)白:"林致遠的孫子?"
"您知道林致遠?"俞婉清驚訝地睜大眼睛,"外婆從來沒..."
"你和他是什么關(guān)系?"母親的聲音突然變得尖銳。
俞婉清感到一陣莫名的心虛:"就是...學術(shù)合作啊。我們一起研究外婆和那位林學長的往事..."
"立刻停止。"俞玲的聲音冷得像冰,"不要再和那個林家有任何來往。"
"為什么?"俞婉清放下碗筷,"我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外婆也很高興..."
"你根本不明白!"母親突然提高了聲音,茶杯在桌面上震出一圈水痕,"林家給我們家?guī)矶嗌偻纯啵?
俞婉清呆住了。母親一向溫和,幾乎從未對她大聲說話。餐廳陷入可怕的沉默,只有墻上的掛鐘滴答作響。
"媽..."俞婉清輕聲問,"到底怎么回事?"
俞玲深吸一口氣,站起身走向客廳的舊書柜。她從一個隱藏的抽屜里取出一本皮質(zhì)日記本,封面上燙金的"蘇靜"二字已經(jīng)褪色。
"你外婆從沒提起,是因為那段回憶太痛苦。"俞玲的聲音沙啞,"1958年她離開學校時,已經(jīng)懷了林致遠的孩子。"
俞婉清感到一陣眩暈,仿佛有人在她耳邊敲響了銅鐘。
"那個孩子..."
"是我父親。"俞玲翻開日記,里面夾著一張泛黃的照片——一個瘦高的男孩站在中學校門前,面容依稀能看出林致遠的影子,"你外婆在南方獨自生下他,在那個年代,未婚先孕...你知道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嗎?"
照片背面寫著"趙明遠與子衛(wèi)國,1975年秋"。俞婉清的手指微微發(fā)抖——她從未見過外祖父,只知道他在母親很小時就去世了。而現(xiàn)在,她突然明白了為什么外祖母的丈夫姓趙,而母親卻姓俞。
"外婆...和趙外祖父..."
"他們后來結(jié)婚了,趙叔叔是個好人,明知情況還接納了他們母子。"俞玲的眼中泛起淚光,"但你外婆一輩子都活在別人的指指點點中,而我父親...他直到成年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誰。"
俞婉清的腦海中閃過那些信件、照片和日記片段——林致遠回城尋找蘇靜卻杳無音信,蘇靜被迫遠走他鄉(xiāng)...所有拼圖突然嚴絲合縫,卻拼出了一個令人心碎的畫面。
"程景謙知道這些嗎?"母親銳利的目光刺來。
俞婉清搖頭:"我們只查到他們被迫分離,不知道有..."她說不出口。
"立刻斷絕來往。"母親的聲音不容置疑,"林家沒一個好東西。當年拋下懷孕的愛人,后來知道有了孩子也從沒盡過責任..."
"但他回城找過外婆!"俞婉清忍不住辯解,"他不知道外婆懷孕了,也不知道她搬去了南方..."
"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在撒謊?"母親冷笑,"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那個程景謙接近你,誰知道安的什么心?"
俞婉清胸口發(fā)悶:"媽,這不公平。程景謙只是幫我調(diào)查校史,他根本不知道這些往事..."
"別傻了,女兒。"母親的聲音突然軟下來,帶著深深的疲憊,"你看看這個家,三代單親媽媽——外婆,我,現(xiàn)在輪到你了嗎?"
這句話像一把刀刺進俞婉清的心臟。她張了張嘴,卻發(fā)不出聲音。
夜深了,俞婉清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手機屏幕亮起,是程景謙發(fā)來的消息:"明天有空嗎?想請你吃頓飯,下周就要走了。"
她盯著那條信息看了很久,拇指懸在屏幕上方,卻不知如何回復。母親睡前的話仍在耳邊回響:"林家男人骨子里都是自私的。當年林致遠為了自保和你外婆劃清界限,后來他孫子要去德國,你以為他會為你留下來嗎?"
俞婉清關(guān)上手機,將臉埋進枕頭。窗外的月光冷冷地照在地板上,如同六十年前那個決定命運的夜晚。
第二天清晨,她終于回復了程景謙:"抱歉,這幾天要準備開學的事,可能沒時間見面了。祝你一路順風。"
發(fā)完這條消息,她關(guān)掉了手機通知。校園論壇上《藍色記憶》的評論區(qū)已經(jīng)積攢了無數(shù)催更留言,但她一個字也寫不出來。那篇充滿希望的小說現(xiàn)在讀來像是一種諷刺——她竟然天真地以為,愛情能夠跨越時間和距離。
開學前的最后一周,俞婉清把自己埋在圖書館里,用繁重的閱讀填滿每一分鐘,不給回憶留任何空隙。偶爾路過生物樓,她會不自覺地加快腳步,生怕遇見那個熟悉的身影。
周四下午,她剛從文學院出來,就被一個聲音叫?。?俞婉清!"
陳悅小跑著追上她,臉上帶著少有的嚴肅:"你最近怎么回事?電話不接,消息不回,連《藍色記憶》都斷更了!"
"忙著準備論文。"俞婉清勉強笑了笑,"怎么了?"
"程教授找了你一周了,"陳悅壓低聲音,"他昨天甚至來宿舍樓下等,是我告訴他你回老家了。"
俞婉清的心猛地一縮:"他...說什么了?"
"就問你在哪,為什么失聯(lián)。"陳悅好奇地打量她,"你們吵架了?"
"沒有。"俞婉清搖頭,"只是...有些事沒法繼續(xù)了。"
陳悅還想追問,但看到好友蒼白的臉色,最終只是嘆了口氣:"好吧,不過...他看起來很擔心你。"
回到宿舍,俞婉清終于鼓起勇氣打開手機。十幾條未讀信息和三個未接來電,全部來自程景謙。最新一條是兩小時前發(fā)的:"婉清,不管發(fā)生了什么,請至少讓我知道你是安全的。"
她的手指懸在屏幕上方,顫抖著打出一行字:"我很好,只是需要一些空間。祝你學業(yè)順利。"發(fā)送前,她刪掉了"學業(yè)順利",換成"前程似錦",顯得更加正式而疏遠。
信息顯示已讀,但久久沒有回復。就在俞婉清準備放下手機時,一條新消息彈出:"我在文學院門口。我們需要談談。"
她的心跳驟然加速,下意識地看向窗外——果然,那個挺拔的身影站在學院前的梧桐樹下,白襯衫在夏末的風中微微鼓動。
俞婉清咬住下唇。理智告訴她應該拒絕,轉(zhuǎn)身離開;但心底某個聲音卻催促她下去,至少...好好道別。
最終,她慢慢走下樓去。
程景謙看起來憔悴了許多,眼下有淡淡的陰影。看到俞婉清,他快步上前:"發(fā)生什么事了?"
"我媽媽...知道了我們的事。"俞婉清低聲說,"她反對。"
"因為師生關(guān)系?"程景謙皺眉,"但我已經(jīng)提交了辭職信,下個月就不是..."
"因為你是林致遠的孫子。"俞婉清打斷他,"因為我外婆當年懷了他的孩子,卻獨自承受了一切。"
程景謙的表情凝固了。陽光透過樹葉間隙灑在他臉上,形成斑駁的光影。
"我...不知道。"他的聲音異常干澀,"祖父的日記從沒提到..."
"我媽媽認為你們家拋棄了我外婆。"俞婉清努力控制著聲音的顫抖,"她不想歷史重演。"
程景謙沉默了很久,最后輕聲問:"你怎么想?"
這個問題像一把刀剖開俞婉清的胸腔。她想起母親孤獨的背影,想起外祖母眼中那些無人理解的淚水,想起三代單親家庭的艱辛...然后她想起程景謙談起植物記憶時發(fā)亮的眼睛,想起星空下那個關(guān)于距離與時間的約定。
"我不知道。"她最終說道,聲音幾不可聞,"我需要時間...思考。"
程景謙深深地看著她,灰藍色的眼睛里翻涌著無數(shù)情緒。最后,他只是點了點頭:"我明白了。"他從包里取出一個信封,"這是祖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寫于他去世前一周。本來想臨走前給你的...也許能幫你了解真相。"
俞婉清接過信封,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那一小塊皮膚像被灼傷般發(fā)燙。
"無論你做什么決定,"程景謙的聲音很輕,卻很堅定,"我都會尊重。但請記住,我們不是他們。歷史不一定會重演。"
他轉(zhuǎn)身離去,背影在陽光下顯得異常孤獨。俞婉清站在原地,手中的信封重若千鈞。
回到宿舍,她小心地拆開信封。里面的信紙已經(jīng)泛黃,但字跡依然清晰:
"靜:
昨夜又夢見那片勿忘我花叢,醒來時淚濕枕巾。醫(yī)生說我的時間不多了,但比起那些在農(nóng)場虛度的二十年,這幾日反倒顯得珍貴——因為終于可以放任自己回憶你。
衛(wèi)國上周來看我,帶來了他女兒的照片。多像你啊,那雙眼睛。我此生最大的遺憾,不是政治迫害,不是學術(shù)中斷,而是錯過了看著他成長的機會。當年若知道你已有身孕,即使拼上性命,我也會找到你們。
但我不怪你隱瞞。那個年代,你的選擇是對孩子的保護。我只怪自己無能,怪時代殘酷,怪命運弄人。
窗外又下雨了。北方的雨季總是讓我想起南方的你。若有來世,愿生在太平年代,與你共度平凡一生。
致遠
1995年4月3日"
信紙在俞婉清手中輕輕顫抖,一滴淚水落在署名處,暈開淡淡的痕跡。窗外,夏末的蟬鳴突然變得無比刺耳。
她抓起手機,撥通母親的電話:"媽,我找到林致遠給外婆的信...事情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
"婉清,"母親打斷她,聲音異常疲憊,"外婆今早摔倒了,現(xiàn)在在醫(yī)院。醫(yī)生說...是中風。"
世界在瞬間天旋地轉(zhuǎn)。俞婉清機械地收拾行李,訂最早的車票回青林鎮(zhèn)。在匆忙與恐慌中,程景謙的信和航班日期都被暫時擱置在記憶的角落。
而當她終于坐在開往家鄉(xiāng)的列車上時,手機收到一條航空公司的短信提醒:"您關(guān)注的CA965航班(北京-柏林)已準時起飛。"
窗外,八月的天空湛藍如洗,沒有一絲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