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服了,這作者食不食油餅?。 ?/p>
“怎么老子剛認定齊國這參賽選手要站到最后,齊國就涼了啊!”
“無語!”
“齊桓公怎么就變成了這副德性啊!”
“人老了判斷力就下降了……”
“難繃,齊桓公前半生真的很像熱血漫啊,前期詐死奪位,砥礪前行,中期尊王攘夷,存邢救衛(wèi),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一代雄主,后期簡直像荒誕劇,竟然被宵小之輩害死!”
“怎么又是后人不爭氣!”
“我恨你啊作者!我剛把他當(dāng)成心中偶像!”
“其實這才是真實的歷史啊……”
“要是真寫出一個完人那才有點假吧……”
“唉,只可惜霸業(yè)轉(zhuǎn)眼成空……”
網(wǎng)上已經(jīng)吵翻了天。
陸昭則把筆鋒轉(zhuǎn)向了春秋的下一位霸主。
……
宋襄公自從助力齊國公子公子昭回國即位之后。
自己就也心癢難耐,想成為像之前齊桓公那樣的霸主了。
野心不斷膨脹。
他終于忍不住了。
不過。
宋襄公一向有著仁義美名。
早在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危的時候,他雖然是太子,卻要求將太子之位讓給自己庶出的哥哥目夷。
他對眾人說,我哥比我年長,也比我有仁德,讓他當(dāng)國君更合適?。?/p>
目夷堅決不接受,認為這不合禮法,甚至直接逃到衛(wèi)國去避嫌去了。
這一行為,讓哥倆兒都成了仁義美談。
公元前650年。
宋襄公繼位后,任命目夷為相,公孫固為司馬。
推行“平糴法”(調(diào)控糧價)、廢除刖刑(斷足酷刑),以“仁義治國”,聲望不斷積累。
想要稱霸,要怎么操作?
肯定是要向前霸主齊桓公看齊。
于是宋襄公就想也跟人學(xué)著召集諸侯會盟,然后自己當(dāng)上盟主!
目夷卻不贊成。
目夷認為雖然這兩年日子過得不錯,但宋國家底畢竟不厚,當(dāng)盟主弊大于利,不會有多少人聽話的。
宋襄公不愿意。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召集諸侯,在曹國南境會盟,因鄫國國君遲到,宋襄公竟以“不敬”為由殺他祭神!
這一點似乎與其仁義不符,但宋國如今勢力不小,倒也沒什么人敢說三道四。
公元前639年。
宋襄公邀請了楚國的楚成王、齊國的齊孝公一起在鹿地開個會。
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商議一下后面諸侯會盟的大事。
楚成王和齊孝公都同意了。
是年秋天。
在宋國孟地會盟的時候。
宋襄公就帶著車駕儀仗,前去開會去了。
去之前,目夷勸他:“我說老弟,那楚國可是蠻夷啊,你還是帶些兵馬去吧!”
宋襄公當(dāng)時就不樂意了。
“你這話說的,大家都是給我面子和和氣氣來開會的,你帶兵干什么!你這人可真不仁義!”
說完就走了。
目夷沒辦法,瞪著眼也跟著去了。
到了孟地。
人家楚國也不是小角色。
憑什么聽你老宋的?
楚成王跟宋襄公當(dāng)場就因為誰當(dāng)盟主吵了起來。
本來宋襄公擼起袖子還想跟楚成王好好爭論一番。
楚成王一抬手,一群早已埋伏好的甲士就冒了出來,直接將宋襄公擒拿了。
宋襄公:?
宋襄公尋思,不是哥們兒,就是來開個會,你真帶兵啊,帶兵還不算,你還真動手??!
楚成王:?
楚成王尋思,不是哥們兒,你的腦子是實心兒的嗎,還真就一點防備都沒有???
楚國可不跟宋襄公整那些有的沒的。
直接把宋襄公囚禁了起來。
直到魯國和齊國當(dāng)和事佬勸了又勸,楚國這才把宋襄公給放回國。
宋襄公回國之后。
不但沒有深刻反思。
反而還恨得牙癢癢。
他尋思了一下,楚國確實勢大,我干不過。
可我還不能拿楚國的小弟來出出氣了?
四周環(huán)視了一圈,他盯上了一個看似軟柿子的諸侯國。
鄭國。
鄭國自從衰落了以后,開始對楚國有所依附。
看到宋國大軍來犯,立刻向楚國求救。
楚成王得知消息之后,也不含糊。
他立刻做出了反應(yīng),大軍齊發(fā)!
不過不是去救鄭國。
而是率軍直撲宋國的都城!
宋襄公一聽,眼前一黑!
老小子,好手段啊,直接偷家來了!
這家可不能不要啊。
他立馬回救。
宋軍終于趕在楚軍之前,來到了泓水的南岸。
而楚軍也隨后趕到了泓水的北岸。
雙方大軍在泓水隔河對壘。
楚軍率先發(fā)動了,大軍開始渡河。
目夷立刻勸誡宋襄公:“他們渡河剛渡到一半,咱們現(xiàn)在趕上前去開干,一定能把敵人全部干死!”
宋襄公眉頭一皺,拒絕了他:“胡鬧呢!人家才渡到一半,咱們這時候上去開干那不是趁人之危嗎!怎么能這么干!你這人真不仁義!”
目夷眼前一黑了直接。
再看到楚軍已經(jīng)渡過了河,正在岸邊排列軍陣呢。
目夷又急切地勸道:“這會兒他們還沒準(zhǔn)備好呢陣型散亂,這時候上去開干也行,咱們還是能占個優(yōu)勢!”
宋襄公再度拒絕:“胡鬧呢,人家還沒擊戰(zhàn)鼓,沒有擺好陣列,咱們怎么能就這樣直接上去開干?你這人真不仁義!”
楚軍列陣完畢,戰(zhàn)鼓擂響,如潮水般沖殺宋軍。
宋軍被殺得潰敗。
宋襄公被楚軍射中了大腿,身負重傷,連滾帶爬跑回了宋國。
這個時候的楚軍估計都在紛紛豎起大拇指對著宋襄公逃跑的背影夸贊道:“你這人真仁義!”
回到國都。
宋國一片罵聲,都怪宋襄公指揮失當(dāng)。
宋襄公嘴硬辯解道:“怪我?怎么能怪我呢?仁義的君子打仗,就該這樣!不去傷害受傷的敵人,不去傷害頭發(fā)花白的人,也不去攻擊沒有列好隊的軍隊!”
目夷氣得肺疼:“不是,打仗就是為了戰(zhàn)勝敵人,如果你要講仁義,那根本就不應(yīng)該跟人開戰(zhàn)啊!”
經(jīng)過這一戰(zhàn)。
宋國國力大減。
自此之后,徹底失去了爭霸的資格。
而宋襄公因為腿傷久治不愈,于第二年去世了。
……
“難繃,這老哥也是神人!”
“這也太抽象了吧?”
“仁義,太仁義了,再仁義一點可以把國家直接送給別人了……”
“真的有這么愚蠢迂腐的人嗎?”
“好搞笑……”
“為什么我感覺他有點可憐,呆呆的又很萌……”
“唉,時代洪流里的迂腐悲壯,看的難受!”
“神金!”
“作者的創(chuàng)作太精彩了……到底是何方神圣啊……”
“感覺作者像是一個披著年輕人皮的千年老妖!”
……
主持人冰冰也忍不住提問道:“幾位老師,該怎么評價這位……宋襄公的所作所為呢?感覺他確實很蠢,但不知怎么的又有點同情他……”
編劇汪海霖老師先開口了:“這個角色其實塑造得很不錯啊,似乎是一個嚴(yán)格遵守上古禮儀的人,雖然古板迂腐,但也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他那些不殺傷員、不殺老弱的觀念,似乎代表著一種古老的貴族精神……”
編劇蘭小龍也拿起了話筒:“這個人確實有意思,不過他的行為更像是一種連自己也相信了的道德表演,對自己國家是一種傷害,宋國的衰敗他恐怕要負上主要責(zé)任!”
隨即。
文學(xué)教授錢教授也緩緩開口了:“我想,宋襄公的言行,恐怕是歷史和時代的一種必然,之前我就有說過,在陸昭的創(chuàng)作中,這段時期禮樂開始崩壞,諸侯開始不奉周禮,那么,越是實用主義者,越容易在爭霸中獲得利益……”
“而堅守仁德初心、貴族精神的這種理想主義者,在這種時代就慢慢變成了固守教條禮法的殉道者,必然要被其他人吞噬殆盡,因此,崇高的理想更需要扎根于現(xiàn)實土壤,陸作者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個人物,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深刻的教育和啟發(fā)啊……”
觀眾們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
……
陸昭這會兒已經(jīng)把筆鋒轉(zhuǎn)向了春秋時期極其重要的一位霸主。
這位霸主和宋襄公還真有點兒關(guān)系。
這點兒關(guān)系,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