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除夕,對于不同的人來說有著不同的經(jīng)歷和場景。
敵后抗日根據(jù)地和敵占區(qū)的農(nóng)村,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日子過得完全不一樣!
咱們先說敵后抗日根據(jù)地這邊兒。雖說天天打仗,日子不算太平,但老鄉(xiāng)們還是想法子,把這個年過的有年味兒。
家家戶戶年前就把屋子掃得干干凈凈,沒錢買好看的春聯(lián)年畫,就自己動手寫一寫、畫一畫,剪點兒紅紙條貼窗戶上,看著也喜慶。
到了除夕這天,村里還熱鬧得很,大伙兒湊一塊兒扭秧歌,扯開嗓子唱抗日的歌,一邊兒過年,一邊兒給大伙兒鼓勁兒打鬼子。
生活上,根據(jù)地搞了減租減息,農(nóng)民不用像以前那樣被地主壓得喘不過氣,壓力小多了。
雖說物資缺得厲害,糧食、布料啥的都緊張,但大伙兒擰成一股繩,一塊兒種地、搞生產(chǎn)。
過年的時候,游擊隊戰(zhàn)士和老百姓就跟一家人似的,老鄉(xiāng)們再省吃儉用,也會把家里最好的東西拿出來,你端一碗餃子,我送幾個窩頭,熱熱鬧鬧在讓游擊隊過年,滿是要把鬼子趕跑的精氣神兒!
再看敵占區(qū)農(nóng)村,那日子真是苦得沒法說。鬼子三天兩頭就來掃蕩,燒殺搶掠,老百姓整天提心吊膽,哪還有心思過年??!
以前過年,家家戶戶都要熱熱鬧鬧包餃子、貼春聯(lián),可那會兒,好多人連飯都吃不飽,能煮碗稀粥就不錯了,更別說貼春聯(lián)、放鞭炮了。
有的人家偷偷煮幾個紅薯,一家人悄咪咪地分著吃,都不敢大聲說話,就怕招來鬼子。
鬼子在這兒橫行霸道,地里的糧食、家里的東西,見啥搶啥,還到處抓壯丁,不少男人都被抓走了,挖礦修戰(zhàn)壕。
好多農(nóng)民被逼得沒了土地,拖家?guī)Э谒奶幪踊模σ估?,到處都是哭聲,冷冷清清、凄凄慘慘的,滿是絕望和無奈 。
早上劉平寇家,非常熱鬧,爺爺讓家人先燉肉,包餃子給游擊隊送去,然后才是自家人吃早飯。
吃過早飯,一大早又先把屋里屋外徹底打掃一遍,犄角旮旯都不放過,就盼著把去年的霉運、不順一股腦兒掃出去,清清爽爽迎新年。
爺爺用大紅紙,寫好對聯(lián),福字。
孩子們幫忙貼春聯(lián)、福字,門框、窗戶邊都貼上喜慶的紅紙,紙上寫著吉利話,看著紅彤彤的,心里就喜慶高興。
貼福字還有講究,有的人家特意倒著貼,圖個“福到(倒)了”的好彩頭。
忙完所有的事,孩子們就出去撒歡兒,東家走西家串,呼朋喚友,出來玩耍,這天是孩子最開心的一天。
劉平寇也和自己最好的發(fā)小,四人聚到了一起,發(fā)小們會把自己能拿到的好吃的拿出來,一起品嘗,在分享中感受過年的快樂,暢想者未來。
一邊吃一邊玩,打陀螺·還比賽誰的陀螺轉(zhuǎn)得久,還會用自己的陀螺去撞別人的,把對方撞停就算贏,誰贏了就得意得直跳腳 。
倆倆一組打沙包·用碎布縫成小布袋,裝上沙子或草籽。倆孩子站兩邊扔,中間的上下躥跳地躲,要是被沙包砸中就得下去,接住沙包就能“救人”,嘰嘰喳喳的叫聲能傳出老遠。
最后放小鞭兒·孩子們把整掛的鞭炮拆成單個兒,用香頭點著,“啪”的一聲脆響,嚇得小伙伴們又躲又笑;膽大的還會比賽誰敢用手捏著鞭炮,在快炸響時再扔出去,比誰膽子大。
還有很多不文明的玩法,在這就不表述了。
敵占區(qū)的孩子,一般都躲在家里玩,不敢出去,怕鬼子禍害。
再說大人忙完事情,吃著零嘴,聊著天,睡個午覺起來,就該準備這一年最豐盛晚飯俗稱(年夜飯)。
劉平寇家今年的年夜飯,特別的豐盛,好多肉食都是劉平寇拿回來的。
先燉肉,在燉雞,炸肉丸子,素丸子,最后在燉魚。做好飯包餃子,包好餃子,在去家廟祭祀。
北平農(nóng)村大家族人家祭祀都在家廟,大族家廟長啥樣兒。這些家廟修得那叫一個講究,處處透著大氣和威嚴!
嘿,1942年那時候北平農(nóng)村大族人家的家廟,從外面看可氣派啦!
它是那種中軸對稱,大門、正殿啥的都在一條線上,兩邊配著廂房,可整齊了。屋頂呢,有的是那種陡陡的廡殿頂或者歇山頂,屋檐伸得老遠,上面還有好多好看的脊獸。
房子都是木頭搭起來的,柱子、梁啥的連一塊兒,特別結(jié)實,里面空間也大,墻上、門上、窗戶上到處都是木雕、石雕、磚雕,刻著花啊、人啊、動物啊,可精細了。
顏色上,墻是紅的,瓦是黃的,看著就喜慶又威嚴,梁上還有花花綠綠的彩畫,可漂亮了。
再說祭祀祖先這事兒。劉平寇家在村里是大族人家,人多但是沒有地主,家里有家廟那是以前留下的。
老祖宗的牌位全供在里頭。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幾家老老少少全都聚到一塊兒,去家廟給老祖宗磕頭、祭拜。
普通人家呢,就在自家正房的祖宗龕前面,擺滿供品,像龍眼、荔枝這些干果,還有桂花金銀年糕,再插上好看的供花,然后點上香、燒紙錢,恭恭敬敬地給祖宗磕頭。
這么做,一是為了表達對老祖宗的感恩,二也是圖個吉利,盼著老祖宗保佑全家平平安安的。
再說年夜飯在老北平人心里那可是重中之重,一年到頭最豐盛的一頓飯。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燉肉、燉雞、燉魚這些硬菜。
為啥做魚呢?就圖個“年年有余”好彩頭。除了這些,還得包餃子,而且不少人家喜歡包素餡的。
為啥呢?一種說法是“更歲交子”,新舊年交替;還有個說法是吃素餡兒,心里也跟著“素凈”,盼著新的一年順順當當,別出啥糟心事。
劉平寇家吃完年夜飯,一家人就開始守歲啦。大伙兒都不睡覺,熬通宵,就為了辭舊迎新。
守歲的時候,大人小孩都換上新衣裳,給長輩拜年,長輩還得給晚輩發(fā)壓歲錢,這錢一給,就盼著能把不好的東西都驅(qū)走,保佑孩子們健健康康長大。
閑著沒事兒干咋辦?一家人就湊一塊兒大人玩牌、擲骰子,孩子們提著小燈籠出去玩鞭炮,熱熱鬧鬧地打發(fā)時間。
還有個有意思的習(xí)俗叫踩歲。從院子到大門,到處都撒上芝麻秸,人一踩上去,咯吱咯吱響。老輩人說,這響聲能把邪祟都嚇跑,取個“歲歲平安”的吉利意思?,F(xiàn)在都改成穿新鞋踩歲。
熰歲也是老北平除夕的傳統(tǒng)。在院子里燒松柏枝、柏葉,還有南蒼術(shù)、吉祥丹這些東西,燒出來的香味據(jù)說能飄到天上去,這就算是給老天爺祭祀了,求老天爺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地里莊稼也能大豐收。
另外,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不關(guān)燈,整宿亮著。為啥呢?就想著用這亮堂堂的燈光,把邪祟、瘟疫都給趕跑,保佑全家人新的一年都順順當當?shù)摹?/p>
深夜11點60分一家人吃過素餃子,就都休息了。
劉平寇今天本打算去鎮(zhèn)上,也沒去成,意識進入空間忙完,明天大年初一,拜完年,去一趟溫泉鎮(zhèn)北安河村,傷員老劉收他做徒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