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天還沒完全亮呢,家里大人們就開始,忙活起來了。好多人家都是這樣。
先是把家里的屋子全部清掃干凈,然后把從除夕到今天的垃圾,全都掃出院子,裝起來送走倒掉,(這個叫送窮)。
然后在大門口放一掛鞭炮,“噼里啪啦”響完才算把“送窮”這事兒辦妥當。
初五還是吃餃子,在北方大多的節(jié)日都是包餃子,尤其是老北平。
家里主婦一大早,早早就起來和面包餃子,那會兒白面金貴,一是產(chǎn)量低,二是戰(zhàn)亂老被征糧。
不少人家摻著雜面搟皮兒,餡兒多是白菜混點兒碎肉,或者韭菜拌粉條,冬天沒韭菜就用蘿卜。
包餃子時得把邊兒捏得緊緊的,說是“捏小人嘴”,省得有人背后嚼舌根。等餃子下鍋時,院里孩子早就被鞭炮聲吵醒,扒著窗臺瞅著鄰居家掃院子、祭財神,有的小孩還跟著大人學吆喝“迎財神嘍”。
往年劉平寇家也不例外,只不過今年劉平寇經(jīng)常拿獵物回來,家里過年還真不缺肉,昨天還拿了幾條大魚回來。
奶奶一大早領著二伯母在忙活,家里女孩也都在幫忙。
“開飯了”
奶奶的聲音從正房堂屋傳了出來。
家里是自耕農(nóng)日子不算富裕,四合院住著也寬敞。堂屋是家里最敞亮的地兒,平時擺著八仙桌和幾個條凳,吃飯時全家圍坐在一起,桌上擺著一碗一碗的餃子。
每桌中間還有一盆魚丸湯,那是用劉平寇昨天拿回來的,大黑魚做的。
黑魚也叫(財魚):刺少肉多,蛋白質(zhì)含量高,魚肉纖維粗但彈性足,做成魚丸咬起來有嚼勁,湯還鮮美無比。
劉平寇先是去正房西屋,把老劉扶到大人那桌,老劉傷好的快,那是因為在劉平寇家這里吃的有營養(yǎng),還有一個小中醫(yī),二堂哥給他治療。
劉平寇坐到小孩那桌,先把餃子吃完,成了碗魚丸湯,喝了一口就開口夸奶奶:“奶奶你這魚丸湯做的是真地道,全村,不,全四九城也就您能,做出這么這么美味的魚丸湯。”
話畢,大家都笑了,說平寇是馬屁精,奶奶笑罵道:“就你會說話,但是馬屁拍錯了人,那是你二伯母的手藝?!?/p>
“那也是在奶奶英明的領導下,才做出來的,是不是二伯母?但是二伯母的功勞也不可不說,這手藝比四九城大酒樓還好,我說的不接受反駁?!眲⑵娇苴s緊把話圓了回來。
一家人帶老劉,都被劉平寇逗笑了,吃過早飯,家里的女性開始做女紅,男人們開始接著挖密室了。
在以前這天要么全家趕集,要么逛廟會,現(xiàn)在戰(zhàn)亂還是做好防御吧。
老劉也在昨天告訴了他們,五一鬼子全面大掃蕩的事情,就是因為那個情報受的傷,鬼子提前這么久就開始策劃,那五一掃蕩肯定會非常嚴峻。
所以從今天開始,玩加快密室的修建,提前儲備好能用一個月的口糧。
爺爺也把密室圖紙給,老劉家族人都看了,也都照著畫了一遍。
老劉也給村里的民兵隊長一份圖紙,具體他們怎么實行就不管了。
劉平寇吃過早飯拿著圖紙,去幾個兄弟家走了一圈,把事情都說了一遍,圖紙每家也都抄畫了一張。
回到家跟老劉說了一遍,老劉很是欣慰,這個徒弟以后不得了。劉平寇又和老劉說,想把圖紙給黑山抗日根據(jù)地,老劉告訴他,你大伯早就送過了。
老劉又教了劉平寇一些草藥知識,劉平寇學會后,就出去幫母親帶弟弟去了。
雙胞胎弟弟此時正跟松鼠玩呢,松鼠上竄下跳的,逗的弟弟呵呵的笑。
劉平寇一過來,小松鼠就立馬爬到他的身上,還歪著腦袋吱吱吱的不停。
像是在說:“跟你回來是為了飯碗,不是幫你看孩子的。”
劉平寇從衣服兜里,拿出來松子給小松鼠吃。實折是從空間里拿出來的。
松子是空間里自己種的紅松產(chǎn)的,空間還有野生榛子,這倆樣堅果還是哪年在,路過的東北行腳商人那換的。
喂了松鼠,領著弟弟到自己屋里,來到炕柜前打開抽屜,拿出上次自己留下的巧克力,給弟弟一人一塊。
弟弟小心翼翼的打開,精美的包裝,看到里面是黑色的,瞪著大眼望著哥哥:“哥這是什么啊,你瞧啊怎么黑黢黢的?!?/p>
劉平寇也拿了一塊,打開包裝吃了起來,這東西尋常人家真的沒見過,這個年代孩子們能吃塊兒糖,就是很不錯的家庭了。
弟弟看大哥吃了,也都一小口一小口,品嘗起來,為什么要用品嘗呢,沒見過不敢大口大口的吃。
家家大人們都在忙,孩子們都自己在家附近玩,不能跑遠,因為鬼子隨時都會來掃蕩。
劉平寇教三歲的弟弟數(shù)數(shù),弟弟也都認真的學,三歲小孩都是好奇寶寶,什么都要問。
一會就問的劉平寇頭大,只好放棄教學,還是大妹有耐心,弟弟怎么問都不煩,領著弟弟做游戲。
這時候玩的東西少,玩具更是不可能有,想了想,在空間里用意念做了積木,這是真正實木的。
教會弟弟怎么玩,自己就在邊上看著,這下輕松好多。
中午雖然不吃午飯,但是煮點養(yǎng)生茶也是好的。
劉平寇囑咐好弟弟,自己去廚房煮了一大鍋,蜂蜜紅棗桂圓蓮子茶,煮好撞到暖壺里,拿著碗給大人們送去了。
送完茶回到自己屋,倆弟弟正玩的開心呢,這個年代的孩子真省心,很少吵架打架。
為什么呢?這時候正打仗呢,老百姓日子過得苦哈哈的,誰家孩子也沒心思打架啊。
這年代那會兒吃口飽飯都難,小孩要么跟著大人下地干活,要么在家看弟弟妹妹,一天到晚累得夠嗆,哪有閑工夫跟人掐架?
再說家長管教也嚴,那時候誰家不盼著孩子“老實本分”???要是敢惹事,準得挨頓揍,哪有什么抑郁癥。
而且到處都是兵荒馬亂的,大人都叮囑孩子別亂跑,小孩出門機會少,跟別的孩子碰頭的機會也不多,自然吵嘴打架的事兒就少了。
其實也不是孩子天性不鬧騰,主要是那年代活下去最重要,雞毛蒜皮的沖突在餓肚子、躲兵災面前,壓根不值一提。
現(xiàn)在人看那會兒覺得孩子“懂事”,說到底還是讓窮日子和戰(zhàn)亂給逼的。
下午陽光不是很好,劉平寇家女性都休息了,不在做女紅了。
劉平寇也解脫了,自己出去撒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