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 雨夜代碼雨滴在窗玻璃上扭曲成蜿蜒的淚痕,
ICU病房的頂燈在潮濕的玻璃表面暈開慘白的光暈。我盯著心電監(jiān)護儀上起伏的綠色線條,
恍惚覺得那像是被拉直的地鐵軌道——昨天編輯會議上播放的監(jiān)控錄像里,
那個失蹤女大學生就是沿著這樣的線條走進地鐵通道,再也沒出現(xiàn)在另一個出口。
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采訪本上的壓痕,那是上周林教授口述回憶錄時我匆忙記下的筆記。
油墨氣息從袖口滲出來,混合著病房里刺鼻的消毒水味。手機在口袋里震動,
鎖屏上十三條未讀消息像一串丑陋的蜈蚣,
子的留言:"林老專訪周三截稿""失蹤案追蹤需要他的評論""總編室在問獨家消息源"。
"咳...咳咳咳..."病床上突然爆發(fā)的嗆咳聲讓監(jiān)護儀警報炸響。
我起身時手肘撞翻床頭柜上的玻璃杯,
飛濺的水珠在死亡通知書上洇開一片淡藍——那是兩小時前醫(yī)生悄悄塞給我的,
已經(jīng)預先填好了"林正儒"三個楷體字,只差最后的心跳停止時間。"血壓降到60/40!
"林教授枯枝般的手指突然抓住我的手腕,指甲在皮膚上犁出四道白痕。
他浮腫的眼皮下透出某種奇異的光亮,讓我想起三年前在停尸房采訪時,
法醫(yī)掀開白布瞬間尸體瞳孔的反光。"2...1..."老人喉結艱難地滾動,
氣管插管隨著他發(fā)音劇烈震顫。我慌忙俯身,
聞到他口腔里腐敗的蘋果氣味——晚期糖尿病患者特有的酮酸中毒癥狀。
他青紫色的指尖在我掌心劃出數(shù)字時,監(jiān)護儀上的血氧飽和度正以每分鐘5%的速度下跌。
當"217438"六個數(shù)字完整呈現(xiàn)時,主治醫(yī)生已經(jīng)舉起了除顫儀。
林教授突然睜圓眼睛,那瞬間他眼白上布滿的血絲讓我想起解剖課上看到的毛細血管網(wǎng)。
他嘴唇蠕動著吐出幾個音節(jié),在除顫器電極貼片按上胸膛的瞬間,
我分明聽見他說:"...發(fā)帶...會找到..."三小時后,
死亡證明的墨跡在雨水中變得模糊。我站在林教授居住了三十年的教師公寓里,
發(fā)現(xiàn)門把手上還沾著上午急救時留下的指紋粉。
這棟建于1995年的紅磚樓散發(fā)著霉味和陳舊油墨的氣息,樓道里貼滿泛黃的告示,
1998年"尋找新聞系蘇雯同學"的啟事殘片還粘在配電箱上。"程記者,
教授最后清醒時說要給你這個。"助教小吳遞來牛皮紙包裹的書籍,
他左臂的黑紗被穿堂風吹得翻飛。我接過最上面那本《法醫(yī)學圖譜》時,
注意到他右手小指有道新鮮的劃傷,創(chuàng)可貼邊緣還滲著血珠。
書頁間滑落的畢業(yè)照拍于1998年6月,相紙已經(jīng)氧化發(fā)黃。
第三排最左側被剪去的女生只余下半截紅色蝴蝶結,剪口整齊得像是用手術刀完成的。
我忽然想起昨天失蹤案家屬提供的照片——那個最后出現(xiàn)在地鐵站的女孩,
馬尾辮上系著幾乎相同的猩紅色發(fā)帶。"這是蘇雯..."小吳的鏡片在閃電中反著冷光,
"當年連環(huán)失蹤案第一個受害者。"他彎腰時,我聞到他領口飄出的苦杏仁味,
這種氰化物檢測試劑的氣味,上周才在法醫(yī)中心采訪時聞到過。手機突然在口袋里震動。
李隊長沙啞的聲音混著現(xiàn)場勘查的雜音:"程記者,你們刊登的失蹤案有重大發(fā)現(xiàn)。
受害者的紅色發(fā)帶..."他的話被刺耳的金屬摩擦聲打斷,
"...經(jīng)檢測是九十年代國營絲綢廠的工藝,
現(xiàn)在根本找不到..."《法醫(yī)學圖譜》從我指間滑落,砸在地板上發(fā)出悶響。
飄出的借書卡上,七個女生的名字按失蹤日期排列,每個名字后面都標注著圖書館索書號。
在第一個名字"蘇雯(新聞系98級)"旁邊,
褪色的鋼筆字寫著:"她們本該有更好的人生",筆跡暈染處還沾著可疑的褐色污漬。
我蹲下身時,發(fā)現(xiàn)書桌抽屜縫隙里閃著金屬冷光。
銀行保險箱鑰匙的鋸齒邊緣刻著"217"三個數(shù)字,正好是林教授密碼的前三位。
臺歷翻在21頁,7月4日15:08的格子里,"還書"兩個字被反復描畫,
紅墨水滲透紙背形成血滴狀的痕跡。"教授上周突然調(diào)閱了所有失蹤案相關人的借閱記錄。
"小吳的聲音從書房傳來,伴隨著檔案柜滑軌的吱呀聲,
"包括當年涉案的體育老師、圖書館管理員,甚至..."他的話語突然中斷,
取而代之的是紙張急速翻動的嘩啦聲。雨水突然以更猛烈的勢頭砸向窗戶。我走向書房時,
發(fā)現(xiàn)地板上散落著幾張剪報復印件——1998年《晨星報》對第三起失蹤案的報道中,
林教授作為實習記者拍攝的現(xiàn)場照片里,教學樓玻璃反射出一個模糊的紅點。
放大鏡就放在旁邊,鏡片下可以辨認出那是個紅色蝴蝶結的形狀。"這個女生叫陳敏。
"小吳遞來一張殘缺的學生證復印件,"第二個受害者,生物系96級。
"照片上的女孩笑得燦爛,發(fā)辮上的紅絲帶與今天失蹤案報道里的發(fā)帶像是同款。
復印件邊緣有新鮮的指紋,
拇指螺紋呈現(xiàn)出罕見的雙斗紋——這種特征我只在法醫(yī)教材上見過。
書柜陰影里突然傳來紙張摩擦聲。轉身時,窗簾正無風自動,
露出窗臺上半個帶泥漬的鞋印——36碼波浪紋鞋底,
與昨天失蹤女孩宿舍里的備用運動鞋尺碼吻合。我摸向窗臺的手指觸到某種粘稠液體,
縮回時發(fā)現(xiàn)指尖沾著暗紅色凝膠狀物質,聞起來像是舞臺用的假血。手機再次震動,
劉胖子的消息覆蓋了整個屏幕:"總編要求立即撤換林老訃聞版面!
警方確認最新失蹤案與1998年懸案存在關聯(lián)!
"緊接著發(fā)來的是一段模糊的監(jiān)控視頻截圖,畫面里戴著口罩的圖書館管理員,
右手小指上纏著滲血的繃帶。銀行鑰匙在我掌心刻出深痕。暴雨沖刷著樓下公告欄,
尋人啟事上女孩的笑臉在雨水中溶解,唯有那條紅發(fā)帶依然鮮艷。
遠處傳來1998年產(chǎn)的救護車特有的鳴笛聲,與我在檔案館聽過的案發(fā)錄音完美重合。
飄落的雨絲中,似乎有女孩的聲音在念借書卡上的第七個名字,而那個名字對應的索書號,
正是林教授臨終前寫下的后三位數(shù)字:438。小吳不知何時站在了書房門口,
他左手拿著本封面燙金的《圣經(jīng)》,右手卻藏在背后。當閃電照亮他半邊臉龐時,
我注意到他虹膜邊緣有一圈不自然的灰白色環(huán)——這是長期接觸顯影液的特征,
而林教授的暗房上周剛被警方查封。"教授常說記者要像法醫(yī)一樣誠實。"他向前邁步時,
背后露出半截銀色物體,"但有些真相,連尸體都會撒謊。"他的聲音突然變得陌生,
最后一個字出口時,整棟老樓的電路突然跳閘,
黑暗中只剩下借書卡上七個名字散發(fā)著的熒光墨水微光。
第二章 不存在的438室黑暗像濃稠的瀝青般灌滿整個房間。我屏住呼吸數(shù)著心跳,
第十七下時,天花板角落的應急燈突然亮起,投下蛛網(wǎng)狀的綠色光暈。
小吳背后的銀色物體在光線轉換間顯形——是把普通的美工刀,
刀刃上還粘著幾絲暗紅色纖維,像極了昨天解剖課演示時用的染色肌肉組織。
"教授總說真相需要裁剪。"他的指甲輕輕刮過《圣經(jīng)》燙金封面,
露出下方檔案盒的金屬鎖扣。盒蓋上"438"的紅色數(shù)字在應急燈下泛著磷光,
像是用某種夜光涂料手工描摹的。當他的小指碰到鎖扣時,
創(chuàng)可貼邊緣滲出的液體在盒面留下橢圓形印記,
我聞到了圖書館古籍修復室常用的樹膠溶劑氣味。
檔案盒開啟時發(fā)出真空密封特有的"噗"聲。里面鋪著層醫(yī)用無菌墊,
半條褪色的紅發(fā)帶像蛇蛻皮般蜷曲在中央,斷裂處的纖維呈現(xiàn)出被利器切割的整齊斷面。
顯微照片右上角貼著法醫(yī)中心的標簽,日期顯示檢測是在林教授去世前三天完成的。
"蘇雯最后出現(xiàn)時戴著這個。"小吳的鑷子尖輕輕撥開發(fā)帶內(nèi)側,
露出用紅線繡的微小字母"S.W."——與最新失蹤案報道里,
楚小雨母親展示的女兒發(fā)帶上的"C.Y."針腳完全相同。他突然劇烈咳嗽起來,
袖口濺上幾點暗紅,在應急燈的綠光里黑得發(fā)紫。閃電劈開窗外的夜幕。
借著一瞬的慘白光亮,我瞥見書架第三層混著本《哥特式建筑空間解析》,
書脊標簽顯示索書號正是"438"。但當我假裝扶眼鏡用手機快速檢索時,
圖書館系統(tǒng)顯示該編號對應的是1987年版《薔薇栽培手冊》——這本早已絕版的園藝書,
正躺在管理員推車的最上層。"217438..."我裝作漫不經(jīng)心地念叨,
手指撫過檔案盒邊緣。金屬表面有道新鮮的刮痕,形狀與銀行保險箱鑰匙的鋸齒完全吻合。
小吳突然轉身取顯微鏡,白大褂后擺掀起時,
露出別在后腰的銅鑰匙——匙柄數(shù)字"217"的反光在綠色應急燈下像漂浮的幽靈。
手機在口袋震動。李隊長發(fā)來的最新現(xiàn)場照片里,
楚小雨書桌上的《圣經(jīng)》翻到《啟示錄》章節(jié),頁邊用紅筆畫滿螺旋形圖案。放大照片角落,
室友的筆錄:"小雨最近總說聽見圖書館地下有唱詩班的聲音...""我要去確認個細節(jié)。
"抓起檔案盒的瞬間,小吳冰涼的手指突然扣住我的手腕。他的脈搏在我指尖下跳動,
頻率與心電監(jiān)護儀上林教授臨終前的波形詭異重合。當他俯身整理資料時,
領口滑出的銀鏈上掛著個微型十字架——十字交叉處嵌著粒暗紅色寶石,
與發(fā)帶褪色前的色澤分毫不差。雨勢轉成綿密的霧狀水汽。圖書館前的石階上,
幾個穿雨衣的學生正在拓印"蘇雯 RIP"的刻痕。我低頭系鞋帶時,
最底層的臺階縫隙里卡著片干枯的玫瑰花瓣——與林教授葬禮上不知名人士獻的花是同品種。
推開包銅大門時,穿堂風裹著地下的寒氣迎面撲來。借閱臺電腦屏幕閃著微光,
檢索界面顯示《薔薇栽培手冊》的架位導航指向"B3-438"。但據(jù)我所知,
市圖書館地下只有兩層。管理員橡膠手套摩擦書皮的聲響從哲學區(qū)傳來,
她正在將幾本《存在與虛無》塞回書架——這個動作讓袖口滑落,
露出手腕內(nèi)側的十字形疤痕,邊緣結痂處還沾著暗紅色顏料。"地下三層需要校務處批文。
"她的口罩隨著呼吸起伏,呼出的白霧里帶著苦杏仁味。
當我把《法醫(yī)學圖譜》放在感應器上時,
借閱系統(tǒng)突然彈出提示框:"該書籍與索書號438關聯(lián)檔案需權限驗證"。屏幕反光里,
小吳的身影在宗教類書架間一閃而過,手里捧著的《圣經(jīng)》燙金封面反射出十字形光斑。
《薔薇栽培手冊》第438頁的凹槽里,銅鑰匙表面凝結著水珠。
鑰匙柄上的數(shù)字"217"旁邊,
還有道幾乎不可見的刻痕——放大鏡下能辨認出是"7.4"兩個數(shù)字,
與林教授臺歷上紅筆圈出的日期完全一致。書頁邊緣殘留著幾點棕褐漬,
聞起來像陳年的血跡混合了圖書館常用的防蟲藥劑。"楚小雨借閱時這頁就被挖空了。
"管理員的聲音突然在耳后響起。她摘下手套的瞬間,
注意到她無名指第二關節(jié)有圈明顯的白痕——與林教授年輕時照片里的戒指痕跡在同一位置。
她的指甲縫里嵌著些暗紅碎屑,在借閱臺紫外燈下發(fā)出微弱熒光,
與刑事鑒定課演示過的血痕試劑反應如出一轍。警報聲從地底深處傳來,震得書架微微顫動。
小吳的腳步聲在宗教區(qū)回蕩,
與之同步的是我手機收到的加密文件——1998年圖書館改建圖紙上,
用紅筆圈出的螺旋樓梯直達地底三層的"438號特藏室"。圖紙邊緣的指紋鑒定報告顯示,
這枚斗形紋與小吳右手拇指的匹配度100%,但標注的提取日期卻是二十年前的7月4日。
銅鑰匙在我掌心刻出深深的凹痕。沖向消防通道時,背后傳來管理員詭異的吟誦聲,
像是某種拉丁文禱詞。黑暗中的安全出口標志突然熄滅,
緊接著亮起的是地板上用熒光涂料標記的箭頭,
指向工具間半開的門縫——里面?zhèn)鞒黾舻堕_合的"咔嚓"聲,
節(jié)奏與林教授臨終前在心電圖紙上劃出的折線驚人相似。工具間的鏡子蒙著厚厚的水霧。
當我抹開霧氣時,鏡面突然浮現(xiàn)出血字"217438",
筆跡與林教授病歷卡上的如出一轍。這些字跡像融化的蠟般下滑,
最終在鏡框底部聚集成紅絲帶的形狀。指尖觸碰的瞬間,整面鏡子轟然倒塌,
露出后面黑洞洞的螺旋樓梯——臺階上等距擺放著七盞銅制油燈,
每盞燈座都刻著個名字:蘇雯、陳敏、張玥、李媛、劉詩婷、趙雅、楚小雨。
最下方臺階的油燈還冒著青煙。燈座旁散落著新鮮玫瑰花瓣,壓著的學生證上,
雨照片里的紅發(fā)帶在閃光燈下呈現(xiàn)出詭異的立體感——就像有真正的血液在絲綢纖維間流動。
樓梯深處的黑暗里傳來金屬門軸轉動的吱呀聲,隨之飄出的除霉味外,
還有絲若有若無的福爾馬林氣息,與我上周在醫(yī)學院標本室聞到的完全一致。
手機突然在口袋瘋狂震動。
劉胖子發(fā)來的緊急郵件里附著段模糊的監(jiān)控視頻:凌晨三點的圖書館后門,
無牌面包車里搬運圓柱形容器——形狀與法醫(yī)中心用來存放人體標本的有機玻璃筒完全相同。
視頻最后幾幀定格在他轉身瞬間,白大褂后腰別著的銅鑰匙在月光下閃著冷光,
匙柄數(shù)字"217"下方,赫然刻著林教授年輕時的職工編號:CT438。
第三章 活體標本螺旋樓梯的臺階像脊椎骨般在腳下咯吱作響。
每盞油燈的火苗都朝著地下三層的方向傾斜,仿佛有看不見的呼吸在吹拂。
楚小雨的學生證在我手里微微發(fā)燙,照片邊緣開始卷曲,
散發(fā)出蠟融化的氣味——這根本不是普通相紙,而是醫(yī)學院用來封裝標本的耐熱材質。
第七盞油燈的火苗突然竄高,照亮了盡頭那扇包著銅皮的橡木門。
門把手上用鐵鏈纏著個玻璃罐,里面泡著條猩紅發(fā)帶,
福爾馬林液體中懸浮著細小的組織碎屑。當我舉起手機照明時,
發(fā)帶內(nèi)側繡的"C.Y."字母突然滲出幾絲鮮紅,
在溶液中暈開成血霧——就像昨天解剖課上演示的毛細血管破裂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