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退了眾人,屋內只剩下賈母、黛玉和貼身服侍的鴛鴦。方才的劍拔弩張似乎還在空氣中殘留著冷意,此刻卻陷入了一種刻意營造的、帶著哀傷的寂靜。
賈母斜倚在引枕上,仿佛瞬間老了許多,臉上帶著深深的疲憊和一種刻意流露的哀戚。她向黛玉伸出手,聲音帶著哽咽:“玉兒……來,到外祖母身邊來。”
黛玉依言上前,在榻邊的繡墩上坐下,依舊是一身素服,臉色蒼白,眼神平靜得像一泓深不見底的寒潭,映不出半點波瀾。她微微垂眸,避開賈母那充滿“情感”的注視。
賈母緊緊握住黛玉冰涼的手,未語淚先流。渾濁的淚水順著她布滿皺紋的臉頰滑落,滴在兩人交握的手上。
“玉兒啊……”賈母的聲音顫抖著,充滿了“沉痛”的追憶,“看著你,就像看著你娘當年……我的敏兒……我的心肝肉啊……”她開始抽泣,肩膀聳動,仿佛陷入了巨大的悲痛無法自拔。
“你娘……她是我最疼愛的女兒啊……從小捧在手心里長大,金尊玉貴,知書達理,模樣性情都是頂頂拔尖兒的……”賈母沉浸在“深情”的回憶里,“當年她遠嫁揚州,我這心啊……就跟被剜去了一塊似的……千里迢迢,山高水長,這一別,竟……竟成了永訣??!”她哭得更加哀慟,幾乎喘不上氣。
鴛鴦在一旁默默遞上帕子,也陪著抹眼淚。
賈母緊緊攥著黛玉的手,仿佛抓著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淚眼婆娑地看向黛玉,試圖從她臉上找到一絲動容:“玉兒,你娘她……她走得太早!太苦了!留下你這點骨血……外祖母每每想起,這心里頭……就跟油煎似的疼!我可憐的女兒啊……我可憐的敏兒……”她反復咀嚼著賈敏的名字,仿佛這個名字本身就能喚起無盡的悲傷和“母愛”。
黛玉靜靜地聽著,任由賈母握著她的手哭泣。然而,她的內心,卻是一片冰封的荒原。
齒冷。
是的,一股深入骨髓的寒意,從賈母那滾燙的淚水和“深情”的追憶中滲透出來,凍結了黛玉心中最后一絲微弱的暖意。
她想起過去,每一次……
? 當她初入賈府,因謹小慎微被下人輕慢時: 賈母也曾摟著她,哭訴:“可憐見的,小小年紀沒了娘,就像那離了根的浮萍……敏兒若在,怎舍得你受半點委屈?” 那時,她信了這眼淚,以為外祖母是真疼惜她失恃??珊髞砟??她依舊是寄人籬下的孤女,委屈并未減少半分。
? 當王夫人或邢夫人話里話外擠兌她,暗指她花費多、身子弱時: 賈母也曾嘆息著提起賈敏:“我那敏兒在家時,也是這般嬌弱,我何曾舍得讓她受一點閑氣?玉兒隨她娘,你們要多擔待些?!?這話看似維護,實則將她與母親捆綁,成了她“嬌氣”、“費錢”的注解,并未真正約束過舅母們的行為。
? 當她的婚事成為府里心照不宣的難題,被當作籌碼權衡時: 賈母也曾對著她抹淚:“敏兒走得早,看不到玉兒終身有靠,我這心里……如何能安?總得替她看著玉兒找個好歸宿……” 這眼淚,成了催促她認清現(xiàn)實、接受安排的催化劑,而非真心為她謀求幸福。
? 甚至在她母親賈敏的祭日,她焚香祭拜,獨自垂淚時: 賈母也會過來,摟著她哭一場:“我的敏兒啊……你若在天有靈,看看你的玉兒,都這么大了……” 那眼淚,似乎更多是表演給旁人看“慈母之心”,沖淡了她對亡母最純粹、最私密的哀思。每一次,每一次! 當她需要真正的庇護、理解和支持時,賈母的眼淚和“對敏兒的思念”就會適時出現(xiàn)。那眼淚,像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遮蓋著現(xiàn)實的冰冷算計和無力改變;那“思念”,像一把柔軟的刀子,反復切割著她對母親僅存的溫暖記憶,將其異化為一種操控她情緒、提醒她處境、甚至為某些決定背書的工具!
母親……她圣潔的、早逝的母親,在這深宅大院里,竟成了外祖母博取同情、粉飾太平、甚至……操控她的最好道具!
賈母此刻的哭訴,字字句句都像尖銳的冰凌,刺破那些虛假的溫情回憶,露出底下森然的底色:
? “最疼愛的女兒”?那為何母親病重垂危時,賈府沒有傾盡全力救治?為何母親病中郁郁,書信里透出的思鄉(xiāng)與孤寂從未得到真正的回應?
? “心肝肉”?那為何母親留下的豐厚嫁妝,如今在賈府公中賬目模糊?那些本該屬于她的東西,滋養(yǎng)著這個早已金玉其外的家族?
? “可憐留下你這點骨血”?那為何她這個“骨血”在賈府,始終是個需要“擔待”、需要被“安排”的客人?為何她的尊嚴和情感,總可以被輕易犧牲?
賈母的眼淚越洶涌,黛玉的心就越冷硬。那滾燙的淚水落在她手背上,只讓她覺得黏膩、虛偽,甚至……惡心。
她看著賈母布滿淚痕、寫滿“痛苦”的臉,那雙看似渾濁卻依舊精明的眼睛深處,黛玉看到的不是對亡女的深切悲痛,而是恐懼——恐懼失去對黛玉這個“敏兒遺孤”的控制,恐懼四爺胤禛帶來的外力徹底割裂她們之間本就脆弱的聯(lián)系,恐懼今日風波后寶玉和黛玉之間再無可能帶來的家族利益損失!這眼淚,是挽留,是算計,是試圖用“母愛”的名義進行最后的情感綁架!
賈母哭訴良久,見黛玉始終沉默,眼神空洞平靜,心中更慌,帶著更濃重的哭腔道:“玉兒……我的兒……你娘不在了,外祖母就是你最親的人??!我們祖孫倆,血脈相連,打斷骨頭連著筋……你心里若有委屈,若有怨,都告訴外祖母,外祖母替你做主!只求你……別跟外祖母生分了,別……別被外人挑唆了去啊……” 她意有所指,矛頭隱隱指向四爺和趙嬤嬤。
“外人”?
黛玉心中冷笑一聲。究竟誰才是“外人”?
一直沉默的黛玉,終于緩緩抬起頭。她沒有抽回被賈母緊握的手,只是用那雙清澈得近乎冰冷的眸子,平靜地、毫無波瀾地迎上賈母淚眼婆娑的目光。
她沒有流淚,嘴角甚至牽起一絲極淡、極涼薄的弧度,聲音輕得像一陣風,卻帶著斬斷一切的決絕:
“外祖母?!?/p>
賈母滿懷希冀地看著她。
“母親……已經走了多年了?!?黛玉的聲音沒有絲毫起伏,只是陳述一個冰冷的事實,“您……節(jié)哀?!?/p>
這句話,像一盆冰水,瞬間澆滅了賈母刻意營造的悲情氛圍。沒有安慰,沒有動容,沒有對“母女情深”的共鳴,只有一句禮貌而疏離的“節(jié)哀”。
賈母的哭聲戛然而止,如同被掐住了脖子。她難以置信地看著黛玉,握著黛玉的手也不自覺地松開了。她所有的表演,所有的情感攻勢,在黛玉這句平靜到冷酷的話語面前,潰不成軍。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識到,眼前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孩,心已經冷透了,硬透了。那層用“敏兒”編織的溫情面紗,被黛玉親手撕得粉碎。
黛玉緩緩站起身,對著失魂落魄的賈母,行了一個無可挑剔的、標準的萬福禮,姿態(tài)優(yōu)雅,卻透著拒人千里的寒意。
“外祖母保重身體,玉兒告退?!?/p>
說完,她不再看賈母一眼,轉身,挺直了纖細卻異常堅韌的脊背,一步一步,穩(wěn)穩(wěn)地走出了這間充滿了虛偽淚水和算計的上房。
留下賈母僵在榻上,臉上淚痕未干,眼中卻只剩下被徹底看穿后的驚愕、羞惱和……一絲深沉的恐慌。她失去了女兒賈敏,如今,似乎連女兒留下的這點骨血,也要徹底失去了。那遲到了十五年、并一次次被利用的“母愛”,終究沒能挽回早已冷卻的心。
鴛鴦看著黛玉決絕離去的背影,又看看失魂落魄的老祖宗,無聲地嘆了口氣。芷蘭院的那位姑娘,心已成灰,再難捂熱了。